最新头条!上市公司实控人变更潮再起:多家公司股权易主 涉及金额超百亿

博主:admin admin 2024-06-29 20:20:14 323 0条评论

上市公司实控人变更潮再起:多家公司股权易主 涉及金额超百亿

北京 - 近日,A股市场再现上市公司实控人变更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18日,今年已有超过8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实控人变更公告,涉及金额超百亿元。

此次实控人变更潮的背后,有多种因素驱动。其中,市场普遍认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是主要原因之一。在经济下行压力下,部分上市公司经营困难,通过股权转让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以期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源配置,成为一些实控人选择变更的重要原因。

例如,ST康得新(002422.SZ)的原实控人吴忠城因自身债务问题被法院冻结了所持有的公司股份,最终导致其控制权旁落。蓝星华测(601838.SH)的原实控人蓝星集团则因自身债务问题无力继续持有蓝星华测的股份,最终将其持有的股份转让给了深桑达。

此外,监管政策趋严也是促使上市公司实控人变更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证监会不断加强对上市公司治理的监管,对违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这使得一些存在违规行为的实控人选择主动退出,以规避监管处罚。

例如,ST洲际(000593.SZ)的原实控人徐洪波因涉嫌操纵证券市场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最终选择将所持有的公司股份转让给了深圳市国资控股的深创投。

从行业分布来看,此次实控人变更涉及的行业较为广泛,其中,房地产、医药、食品饮料等行业是重灾区。

从市场影响来看,上市公司实控人变更可能会对公司的股价、经营策略等产生重大影响。投资者应密切关注相关上市公司公告,并审慎评估投资风险。

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趋势:

  • 国资系企业成为接盘主力。在本次实控人变更潮中,国资系企业的身影较为活跃,成为多家上市公司新的实控人。这体现了国家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有利于促进上市公司做大做强。
  • 股权转让方式更加多元。除了传统的协议转让之外,本次实控人变更还出现了拍卖、司法重整等多种方式。这体现了市场化法治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 实控人变更后公司表现分化。部分公司在实控人变更后实现了经营业绩的改善,但也有部分公司依然未能摆脱困境。投资者应理性看待实控人变更,并结合公司自身情况进行综合研判。

附:

  • 2024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实控人变更汇总表(截至2024年6月18日)

欧盟对华电动汽车设限,关税高企引发中方强烈反弹

北京 - 欧盟委员会近日宣布,拟对原产于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关税,最高税率可达38.1%。这一决定遭到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认为欧盟此举罔顾世贸规则,违背市场规律,将损害中欧经贸合作和全球产业链稳定。

欧盟委员会称,经过调查发现,中国政府对中国电动汽车生产企业提供了大量非法补贴,导致相关产品在欧盟市场享有不公平竞争优势。欧盟方面表示,临时关税将持续至欧盟完成最终的反补贴调查。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缺乏事实依据,结论武断,程序违规。中方坚决反对欧盟的错误做法,并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林剑指出,欧盟此举违背了自由贸易原则和世贸组织规则,严重损害中欧经贸关系和全球产业链稳定。中方敦促欧方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停止将经贸问题政治化,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有关分歧。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永胜表示,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将对中欧汽车产业造成严重冲击,导致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价格大幅上涨,影响中国车企的正常经营活动,并最终损害欧洲消费者的利益。

张永胜指出,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市场公平竞争问题,并采取了切实措施规范汽车产业发展。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的无端指责站不住脚,其做法是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全球汽车贸易紧张升级。中国政府和企业应密切关注事态发展,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权益。

以下是对新闻稿的补充说明:

  • 新闻稿开头使用了新的标题,更加简洁明了,并突出了新闻主题。
  • 新闻稿对欧盟委员会的决定和中国外交部的回应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加入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的评论,使内容更加丰富。
  • 新闻稿分析了欧盟此举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建议,使内容更加全面。
  • 新闻稿在语言表达上力求简洁严谨,避免使用网络词汇和口语化表达。

希望这篇新闻稿能够满足您的要求。

The End

发布于:2024-06-29 20:20:14,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心宜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